中推有人晒港珠澳大桥空荡荡的照片,配文称是世界上最壮观最雄伟的大桥,是的,没错,港珠澳大桥既是面子工程又是政绩工程,只是通车三年了,才让媒体看到一丝曙光,记者从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了解到, 8月20日,大桥通行车辆1.1万辆次,这是今年8月以来第6次单日破万,也是今年第12次单日过万车辆通行港珠港大桥。随着港珠澳互访热度不断增加,口岸客流量也在增长,8月以来经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的出入境旅客超过110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80%,处于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历史最高水平。这样的车流量和客流量,不仅无法收回投资,连银行利息都偿还不了。
港珠澳大桥2009年开工建设,工程总预算729.4亿元人民币,实际工程投资1269亿元,相比预算超支540亿元。内地、香港、澳门三地政府一致同意按照“效益费用比相同原则”分摊资本金,即香港50.2%、内地35.1%、澳门14.7%。由于人工费和材料费上涨,三地不得不增加投资,香港口岸及其连接线超支更多,香港实际投资518亿元人民币,占三地口岸和连接线总费用的63.5%,当时按照工程预算729.4亿元,收费期50年进行测算,项目收益率4.14%,这个收益率实在很难吸引社会投资。
考虑到港珠澳大桥投资规模大,中央决定给予资金支持。这就好比孩子想买房子,父母拿出一部分钱作首付。中央政府支持50亿元,广东政府出资20亿元,内地合计70亿,香港出资67.5亿元,澳门出资19.8亿元。三地合计拿出157.3亿资本金,占主体工程费用的42%。其余58%由粤港澳三方组建的项目管理机构通过贷款筹集,大桥建成后实行收费还贷。当时与多家银行洽谈后,最终确定中国银行牵头银团提供贷款,贷款期限长达49年,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10%。
时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2008年曾经表示,港珠澳大桥36年便可以回本。根据2008年估算,大桥使用初期车流量为每天9.2千车次,到2030年升至3.3万车次,2016年,三地政府调低评估,2030年日车流量预计达到2.9万车次。按照小型客车收费每车次150元人民币,大型客车、过境巴士200元,穿梭巴士300元,普通货车60元,货柜车115元的收费标准,2008年预测的车流量,一年收入不过6.57亿元人民币,即便如此,收回成本也是天方夜谭,何况车流量远远低于那时的预估,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日均车次只有4000多辆,全年收入仅为2亿多元,除去人工维护,连利息零头都还不了,也就是说,如此庞大的投资,纯粹是开玩笑,打了水漂。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好大喜功,不惜成本打造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还有内地车辆和港澳车辆不能自由往返,车辆要上港珠澳大桥,必须有公司背书,公司三年内纳税金额超过100万人民币,将纳税证明提交给相关部门多重审核之后才能预约检车,拿到牌照上大桥前必须缴纳香港和内地两处汽车保险,上桥之后,香港、澳门、珠海三个地方的入桥口各自设有检查站,经历三次检查,原本方便的通道,在各项步骤下变得困难重重,让选择港珠澳大桥的车辆和司机大幅减少。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