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讨论了一些基本问题之后有一些争议,华为麒麟9000s的CPU配置如大核小核是如何分配的,是不是自研,是中芯制造还是存货
这里再更为详细的讨论一下
1. 测评软件出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CPU配置,哪个更可信?
2. 为什么说9000s不可能是台积电5nm制程,而更可能是中芯国际的N+2工艺
3. 为什么说export license多半是有政治协商的结果
如配图所示,三个不同的测评软件给出了不同的CPU配置:
1)4个2.15GHz的大核,4个1.53GHz的小核
2)6个 Cortex-A78AE + 4个Cortex A510 + 2个 Cortex A34
3)1个2.62GHz的大核,3个2.15GHz的中核,4个1.53GHz的小核
这就要说到这几年安卓市场流行的混合架构策略了,在经历了4大核4小核,2大核6小核类似的各种混合策略后,在19~22年这几年各家已经趋同进化成一个形状:就是1大核+3中核+4小核,也就是1+3+4策略
好处就是大核单核跑分漂亮,而日常大多数任务用省电的4小核完成绰绰有余,需要多线程跑分的时候,3个中核又能给出足够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各家都收敛到1+3+4策略
华为也不例外,麒麟9000的配置也是标准的1+3+4
1x Cortex-A77@3.13 GHz
3x Cortex-A77@2.54 GHz
4x Cortex-A55@2.05 GHz
在当年还没有现在X3这样的超大核时候,拿出一个A77中核堆料把频率拉高就成了常规操作,骁龙865也是一模一样的配置
所以9000s出现了几个不同CPU配置的时候,不用想,那个1+3+4的选项,一定是业界标准答案(见图4)
“4”小核就是图中的A510,第一代ARM V9指令集,“3”中核大概率是同时期发布的A710,因为没有道理小核用v9而大核用前一代的v8.2指令集,毕竟A510对ARM V8.2指令集backward兼容性支持并不完整
至于那个超大核“1”,到底是Cortex A710,还是Cortex X2(都是21年5月发布,芯片厂20年中就能拿到),我倾向于认为是A710,因为第一个测评软件把超大核归类为4个2.15GHz大核之一,可能是因为超大核本身就是A710堆料拉高了时钟频率而已。正如麒麟9000虽是1+3+4,但也会被认为是4xA77, 4xA55 四大四小
再来说说为什么9000s不可能是台积电5nm制程,而更可能是中芯国际的N+2工艺
一,和同为台积电5nm制程的麒麟9000比,跑分不对
9000s和9000比geekbench 6,单核分数略高,多线程分数略低,也许是因为大小核的配比或者功耗问题,总体来说差不多
架构领先一代的话(而且面积还大的多),跑分理应起码有10%的提升(A710对比9000的A77),但实际上跑分差不多,大概率是制程拖了后腿
二,和同为台积电5nm制程的麒麟9000比,芯片面积不对
即便是最粗略测量的140mm2,和麒麟9000的105.65mm2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可能不是一个制程,和7nm的die size比,是比较合理的
三,和同期的三星猎户座比,能耗比差距巨大,相同性能,功耗大了50%
这里见引用推文
k9000s taishan@2.62ghz 35/3.8w
Exynos 2100 a78@2.8ghz 35.7/2.47w
四,麒麟9000s的时钟频率比9000低很多很多,这一定是因为制程太差,没有其他原因
麒麟9000的1+3+4时钟频率是3.13GHz,2.54GHz,2.05GHz
麒麟9000s的1+3+4时钟频率是2.62GHz,2.15GHz,1.53GHz
麒麟9000的时钟频率当时在业界也算是很高的,而9000s的时钟频率简直就不像是这个世代的旗舰机
为啥9000s的时钟频率不再调高点呢?因为制程差,功耗扛不住,就是这么简单
第五,Mate 60 Pro 的散热规格相当夸张,均热板的面积几乎覆盖了整个机身背板,是mate 50的数倍,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手机匀热板
频率低那么多,散热竟然还差了那么多,这几乎可以盖棺定论是制程降级
至于为什么中芯能给华为制造芯片,最大的可能性还是拿到了export license,见二楼引用推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