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幾句老子與孔子吧。
老子為什麼在西方的影響力大於孔子,這是有根源的。
老/莊與孔/孟是有神/天的概念的,但是他們的表現不同,老莊去追問神/天倒底是誰,神/天的道是什麼,比較有勇氣,當然,最後也是沒有真正地找到,就自己做了結論;
孔孟則直接表示我的確不知道,我也不敢隨便去問,我也不敢亂說,我就低頭走路,研究如何過好這一生吧!然而,你不能認識造物主,你又如何過好這一生呢?所以,他們的確都過得很狼狽,一會兒想賣個好價錢,一會又惶惶如喪家犬,直到死的時候還在懷才不遇⋯⋯
所以,西方更喜歡有勇氣的老子,老子的「道」,影響了西方很多哲學家和文學家,尤其是德國(當然,也可能是我個人比較喜歡德國的那些,讀得多一些)。
老子的「道」,當然是很厲害,它不僅影響了中國古典文化,還直接影響了和合本聖經的譯文,以西方傳教士為主的翻譯團隊,就借用了他的「道」。當然,聖經里的這個「道」,肯定不能等同於道德經里的道。
批評中國的古典文化,胡適魯迅那一代人,還是比較有資本的,因為他們是真的讀過學過研究過古典文化一一當然,因為他們那一代人,只拜「德先生」和「賽先生」,絕大部分都「非基」(可了解一下「非基運動」),不認識神,所以,批評的結果,還是不可能得其實,比如魯迅只看到中國的兩個時代「做穩了奴隶的時代與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有第三個時代。(這也正常,不認識神,如何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呢?)
然而,當代人,則比胡適魯迅更弱一點了,以為批評中國古典文化不需要門檻,只要是個中國人,會寫漢字會講中文就可以批評了,可是,如果沒有認真地研究過古典文化的原典與其流變,只靠道聽塗說,人云亦云,那麼最擅長的肯定就是望文生义、斷章取义、歪曲原意,所批的,常常只是自己想像的東西,常常是在左右手互搏,自己在批鬥自己而不自知。
也是,這都什麼時代了,有多少人還會有興趣靜下心來去讀書做學術研究學問寫文章呢?
不寫了,睡覺\ud83d\udc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