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画一个别人看不懂的产品设计图
迷你设计课
推友正在设计一个有趣的“番茄钟”,它把时间记录、番茄钟和防沉迷三种工具合体,玩法类似于:你工作一个番茄/25 分钟,才能赢得半个番茄/12.5 分钟来刷推特😂
他为此画了一个很奇怪的“产品逻辑”图(注1)
怪就怪在他用一张脑图实现了产品设计中常见的三种不同图表
- 用脑图的树状结构实现了产品结构图
- 用脑图的层级实现了流程图
- 还用脑图的文字功能描述了具体的界面和功能
如果在大公司里提交这种设计图,他很快就能毕业了😂
---
产品团队的 PM、设计师、程序员的心智模型都不同,即便有文档、协作工具、原型设计…等等各种手段,这三组人的交流需要经过多次“翻译”,沟通中会丢失很多信息
所以公司里通常需要专门的文档、专门的图表,来进行前期沟通,还要有专门格式的交付物,来跨部门地正式交流
但在小团队、独立开发者这个范围里,因为人少、容易沟通,这种奇怪的、别人看不懂的“产品逻辑”图并不少见。它本质上是用一个文件,代替了正常情况下的多个文档,来全局地展示一个产品设计的不同维度、不同深度(注2)
---
还有一种最极端的情况,就是这位推友的状态:他既是产品经理、也是设计师、也许还自己开发,这种零沟通成本的大前提下,他的“产品逻辑”图更像是帮助自己整理思路的笔记
我以前也经常画类似的产品逻辑图,也是因为我既负责产品、又负责设计,这种逻辑松散、但覆盖面更全面的“产品逻辑”图,在产品设计的沟通阶段非常有效
---
都说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沟通充分,一个逻辑混乱的“产品逻辑”图也能代替一堆难以跟踪、难以理解的文档(注3)
---
注1:
推友画脑图用的工具是 Heptabase,这是个很混搭的产品,让你用白板这种自由的、非结构化的组织形式,来管理数据记录/卡片/内容块
注2:
最近几年白板工具非常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把原本分散在各处的图、表、文字、图片等等多个文档,集中放在一个白板里
没有人爱看文档(出事之后回头翻文档撕逼的情况还常见一点),更没人喜欢到不同的文件夹里找不同的文档,白板把这部分难度降到了极低
注3:
我拿到过各种各样的产品设计文档,比如用 Excel 做的某种框架图,比如分不清是产品逻辑、用户使用逻辑还是技术实现逻辑的流程图,当然还有更多的界面示意图,承载方式千奇百怪,用 Word 文档、线框图、物理的白板、小破纸条…的都有
基本上单个产品文档甭管写得多烂,最终绝大多数参与产品流程的人都可以理解;但一个产品的多个文档通常是从不同维度描述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很多时候因为 PM 水平太差,无法提供全局的视角,导致多个文档很难“组装”出一个人人都能理解的产品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