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今天那篇讲灵修的报道刷屏了,我这段时间又在短视频里密集刷到「不买房不生孩生活就会变得无比快乐」的各种输出,两个事情看似互不相干,其实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就是增长时代延迟满足的那套规则已经彻底推不下去了。
灵修社群的主要参与者是女性,通过清除金钱的实感来获得心安,哪怕负债累累也要跟上导师提供的生活模版,短视频里亢奋喊着只要我不努力老板就换不了豪车的主要是男性,本质上是不再承认四十多年来水涨船高的经济规律,一切以活在当下为先。
事实上,倒是那些长期以来都在坚持低物欲生活的群体——比如FIRE运动——抢不到镜头了,因为不够激烈、不够冲突、不够有戏剧性,现在市面上受欢迎的表达,是用消费主义去反对消费主义。
被反对的消费主义,是背上房贷后不敢失业、操心孩子的教育资源、提前为自己的养老存钱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路径,而用来报复的消费主义,是奶茶自由、刷剧自由、想走就走的自由。
简单来说,就是厌恶且不相信长期回报,撕毁「如此生活三十年」的合约,不去想未来,就不会焦虑。
其实以前也不是没有这种情绪,但最多也不过是刘玉玲说的那种「Fuck You Money」,你的一切装孙子行为都是为了攒够这笔钱,最终厚积薄发的把它当成掀桌子的杠杆。
但是现在连积攒「Fuck You Money」的过程也不太能够容忍了,如果直到白发苍苍体态巍巍才能说出「Fuck You」,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还不如现在、立刻、马上就脱离叙事,打开自我防御系统,和积极主动做出坚决切割。
怎么讲呢,任何评判或是共情都是轻率的,只是光怪陆离的现象随着点赞出圈,确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感知,也许还是那句话说得最滴水不漏: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