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危险的女人”胡舒立借王岐山之力竟敢用“春秋笔法”刊发社论叫板习近平,对当局敏感的李克强言论的引用毫不避讳,且用词考究,严厉,立场鲜明,居然可以诠释习近平与彭丽媛在李克强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兔死狐悲”表情,真是一绝!标题中的“亟”字的运用看似文言,但“居心叵测”,若要详解,必陷文字之狱。“亟”字在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所用,前提是“天下苦秦久矣”,遂有“趣赵兵亟入关”的写实,将亟字的迫切、急需、急切一并表达出来。而《孟子·万章下》则有“亟拜”的用法,乃至组词中的“亟亟、危亟、遽亟”等等。更有意思的是,“亟”在中国古代公文中广泛应用,潜带着命令式口吻,构成威严的祈使句。所以,财新周刊的这一代表媒体观点的社论,才被认作是“党内不同观点”释放,但此话有理,却又无理。
不说中共经济糟糕,而说中国经济面临“重重”挑战,被粗体的重重给予了更多的画外音,然后就是“人们期待改革开放能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突破还必须是“新的改革红利”。遣词造句都有吃奶的气力。社论的“诗眼”随即展现出来:“长江黄河不会倒流”,这种暗引的修辞手法,并未点明是李克强的名言,所指含义何为。而就在中国民众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以李克强的多句名言暗讽当局的同时,质疑中堂之死、暗潮涌动的背景下,社论观点倾向民间,就有着果敢挑衅意味,同时呼应了标题中的“亟”。
“曾几何时,收缩性政策频出”。——这话看上去就是针对习近平我要亲自抓疫情之后的将国务院边缘化的党中央的一系列作为。文章接着说:“尤其是三年疫情中,微观干预过多,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严重,市场主体苦不堪言”,这一口气不但贴合“亟”也差不多有“讨武曌檄”的韵味了,“天下苦秦久矣”!“正面改革是改革,纠正错误同样是改革”——是劝勉,也是希冀。“市场主体迫切盼望一些部门与地方政府能够尽快拨乱反正”,这句话属于“你懂得”的那种笔调,纯属指桑骂槐:下面能拨乱反正就好了,如果深解,那就是鼓动下面,在“敢谏鼓”之前,让独裁者以铜为镜。目前态势下反习势力只能借助民营媒体发声。从这一角度说,“党内不同声音”也说的过去。反习势力确实正在构成对习政权的威胁,这也是独裁体制防不胜防的可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