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成为媒体竞猜热点,究竟是经济问题还是人事问题导致延期召开,抑或是这些党规教条不可能束缚一个高度集权的领导人,自2018年初成功修改宪法取消任期限制,习近平已经随心所欲毫不在乎所谓的民意,当大小官员服服贴贴选择下跪所有政治规矩都被废弃,开不开会何时开会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的意志,尤其是当下经济问题找不到解药人事问题尚未确定,延期至明年召开是大概率事件。
自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以来,召开时间最晚的一次中央全会是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具体时间是1990年12月25日至30日。这一年召开过两次中央全会,十三届六中全会在这一年3月9日至12日召开。依照中共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在大会上产生出来的中央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会议上要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按照中共十三大之后的惯例,每次党代会闭幕当天就会举行一中全会,二中全会都是在次年春召开,主要议程是为随即召开的“两会“确定人事议项。而接下来的三中全会,都是在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次年,也就是二中全会召开的当年晚些时候召开。虽然这一年已经召开了一次中央全会,但中央政治局运作了一年,需要以”报告工作”的形式接受全体中央委员的“监督”。
不过习近平已经打破过“惯例“,五年前“两会”换届之前接连召开了两次中央全会,其中2018年1月19日召开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专门讨论取消任期限制修改宪法,2018年2月26至29日召开十九届三中全会讨论国家政权的人事议项。今年2月26至28日召开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也就是说,这些重大人事任命的决定权都在党主手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党主钦点的人选几个月后就出了问题,其中包括两位副国级国务委员。
自1978年以来每五年召开一次的“三中全会”成为中共高层决定国家政治和经济走向的关键会议。四十多年来,除了第十一届(1978年)及第十三届(1988年)的“三中全会”于十二月中旬及九月底召开外,其他几届会议都在十月或十一月举行。1984年,第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路线性。习近平上任后第一次“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年前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份鼓舞人心的决定,会议公报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表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会者“聚焦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这番表述与坊间热议的克强经济学有紧密的连接。如果按照决定走到今天,中国肯定不是现在的光景,那份决定曾让舆论纷纷热议所谓的习李新政,只是十年过去,那份决定如同一张废纸!很多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李克强主政国务院,一旦实施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让李克强在十年后增加政治筹码,所以被习近平完全废掉,如今李克强被清零,习近平会不会重新拿出来做为拯救经济困境的救命稻草,他和他的亲信还拿不定主意。
今天中国面临的政经危机如同习近平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变局,由于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都气喘吁吁,为土地财政续命的主要支柱产业频频暴雷,从党主到跟班今年以来使出浑身解数,光是为民营经济打气就出台了106条措施,依然无法缓解困扰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如果召开三中全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只能加速经济坠入深渊的过程,如果重弹十年前的老调,需要加入习近平的元素,只是他的谋士还没有找到让习近平体面接受的方式,只好把会议往后推迟,因为急于开会肯定适得其反。
除了经济问题,人事问题也困扰着习近平,短短几个月时间,国务委员秦刚和李尚福接连被免去外交部部长和国防部长职位。这两个重要人选显然是习近平亲自考察亲自任命的所谓嫡系,如今又亲自把自己的人马拉下马,意味着狠狠打了自己一巴掌,也有损于党主的光辉形象,更重要的是,召开三中全会,必须要确定国防部长和两个国务委员的人选,而让他放心的人选好像还没有找到,如果习近平在经济问题和人事问题上都拿不出成熟方案和人选,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只会凸显党主的虚弱。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