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3年房颤诊断与治疗指南10大要点」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以及美国心脏协会更新并颁布了2023年房颤诊断与治疗指南。
新指南十大要点如下:
1. 房颤(AF)的分期:
以前的房颤分类仅基于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新指南提出的分期分类更能反映出房颤是一个渐进的连续性过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策略,包括预防、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干预、筛查和治疗。
新指南将房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期,房颤风险期(无房颤、但存在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第二期,房颤前期(存在发生房颤的结构或电生理异常);
第三期,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3A]、持续性房颤[3B]、长程持续性房颤[3C]、房颤消融成功[3D]);
第四期,永久性房颤。
2. 房颤危险因素的干预和预防:
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干预是房颤管理的基石,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进展和不良后果。新指南强调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对危险因素进行连续性的全面管理,包括肥胖、控制体重、体力运动、戒烟、节制饮酒、高血压和其他合并症的管理。
3. 血栓栓塞事件风险评估:
新指南继续推荐应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并将其作为抗凝治疗决策的依据。处于中等风险评分的患者,如果对抗凝治疗的获益风险比不确定,可以考虑其他风险变量来帮助决策,或使用其他临床风险评分来改进预测。
4. 考虑卒中风险调节因素:
考虑可能改变卒中风险的因素,例如房颤的特征、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性别)和其他动态或可改变的因素(血压控制),并将其作为制定临床决策的依据。
5. 早期心律控制:
新指南强调了房颤患者早期和持续治疗的重要性,更加重视维持窦性心律和减少房颤负担。
6. 在部分患者中(年轻并且没有明显合并症的有症状的房颤患者),推荐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发展为持续性房颤的风险。
近年完成的随机研究表明,在上述患者中,导管消融在心律控制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7. 推荐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
随机化研究表明,在射血分数减低心衰患者心律控制方面,导管消融优于药物治疗。
8. 更新了房颤器械检测的建议:
基于最近的研究结果,考虑到房颤发作持续时间与患者血栓栓塞潜在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房颤的器械检测提供了更多建议,这包括通过植入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检测房颤。
9. 左心耳封堵装置获得更高级别的推荐:
现有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左心耳封堵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新指南对于具备长期抗凝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提高了左心耳封堵治疗的推荐等级(2A级)。
10. 对内科疾病或手术(诱发因素)期间发现房颤的患者提出建议。
最后,和我一样的重度咖啡爱好者,我再重申一下,喝咖啡与房颤发作无关,所以即便有房颤,想喝就喝,但还是量力而行。
至于喝酒!酒就别喝了,戒酒吧!确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