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从美国永远不懂中国来谈起。开篇先说本篇核心观点:任何尝试与中国谈判、建立契约的对手,在坐下来准备谈判那一刻,就已经输了!如果谈判成功,那对手就是输定了!拜登政府终于邀请成功中国代表来美国谈判。而这三年,拜登政府对中国关系最大的出发点,就是努力要和中国建立沟通渠道,然后一起管控风险。
这几乎被拜登当做自己的政绩去努力,去完成。然后我们再回看川普的贸易战,也是以经济战争的形式,逼迫中国走入美国预设的赛道,这同样被川普视作自己最大的政绩。
所以,大家都看出来了,美国无论是共和党政府,还是民主党政府,从老布什克林顿到今天,一直以规劝中国进入现存的国际秩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但美国人永远不会懂,中国性思维,基于规则与契约,几乎就是完全的解构性存在,不具备任何建设性,只有破坏性。
中国性思维,对于对手双方的对抗,只认可两个姿态,站着和跪着,所以马戈尔尼访华时,乾隆先让他跪下来再谈中英通商,后来英国人在天津大沽炮台架炮准备开轰时,大清帝国乖乖的签约开口岸通商。
中国性思维,对于任何先提出谈判的对手,已经默认对手输了,自己赢了,因为中国对于输赢的界定标准,就是跪着,站着,如果双方平等的坐下来,中国是可以暂时性坐着,但从坐下来那一刻,就开始准备让对方跪下来。
中国性思维,基于任何谈判所达成的共识,都視之为策略性、暂时性的承诺,非永久性责任承担。在中国的思维里,没有永久承诺的存在。
正因为中国性思维基于承诺是策略性,暂时性,所以当条件具备后的那一刻,就是中国推翻承诺、撕毁条约的时刻。
所以,当中国在条约、共识上签字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准备推翻共识、条约,所以,当对手在认真签约的时候,在中国人的眼里,完全就是一个傻逼的存在。
中国性思维,几乎完全摈弃了契约的普遍性,任何共识的达成,是以强势一方的意志为基础,基于平等性的契约,不存在于中国性思维之中。
美国从1853年敲开中国大门,至今170年,与中国的沟通,是以一个假设为基础与前提,即中国是可以谈判,商谈达成利益共享共识,暂时达不成,不代表以后不会达成,只要美国有足够的智慧与技巧,中国总有一天,会与美国一样,站在既定的规则之中。
这一天,美国人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13年前的中国时间今天,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比中国人更高兴的,是美国,是西方。
而今天,美国朝野,几乎认定当初的决定,是极其愚蠢的,但痛定思痛后的结论,就是还要和中国保持沟通,建立联络通道,共管分歧。
所以,刘建超来了,说了图片中的这些化。各位,读至此,你觉得美国基于中国,中国是可以战胜的吗…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