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对租界趋之若鹜
首先讲讲中国人入住租界的历史由来。起初,清政府为了不滋生事端,在《上海租地章程》里明文规定:不准英国人在租界内把房子租给中国人(换言之:不准中国人入住租界)。
后来,小刀会暴动,上海人民不顾一切、涌进租界躲避战火,使租界人口暴涨了几十倍。英国商人看到了商机, 他们搭起“经济适用房”、出租给躲避内战战火的中国人牟利。
缺口一旦打开,中国人开始向租界蜂拥而进。举例说说天津英租界,这个地块在未开辟之前,仅仅住有十几个中国人,人烟荒凉。租界建立后,由于司法清明、治安良好、远离内战、没有匪患等原因,大量中国人涌进来居住。到 1938 年,天津英租界已有人口 76815 人,其中中国人 72087 人,占总人口的 94 %!以上史料,出自《天津通志:租界志》
不但如此,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多少富人、官僚、明星、革命家拼了老命往租界挤。例如, 1923 年,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竟然宣布: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往天津英国租界办公!堂堂一个大国,连它的中央政府,都要往租界挤,这是什么笑话?这不是什么笑话,这是真实的历史,是出自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真实历史。
连著名的“民族脊梁”鲁迅,也长期住在上海(日本)租界里面,而且他还说过“租界好”的话。 1933 年 1 月 26 日,鲁迅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诗:“依旧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鲁迅这个自白,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版《鲁迅全集》第 16 卷第 356 页。
正如前文“小刀会起义”案例,中国人民喜欢往租界挤,还有躲避内战的因素。例如老天津卫的知名企业家刘锡三。刘锡三本来在华界办草帽厂,可是遇上民国初年无休止的内战,根本无法安心做生意,刘锡三无奈之下,将工厂迁到了天津法租界之内,才有了和平的经商环境,企业才因此而做大。
刘锡三在天津法租界开办的“盛锡福帽厂”,由于经营得当,竟然打败了当时风靡中国的日本草帽、将日本草帽生生逐出了中国市场。刘锡三的案例,出处为《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 31 辑》第 181 页,张鹏程的回忆文章《驰名中外的天津盛锡福帽厂》。
再举一个例子: 1932 年,红军杀入福建省漳州县。在此前听到风声的厦门人民,已经有好几千人涌进鼓浪屿公共租界避难,红军实际杀入漳州之后,又有 25000 人涌进鼓浪屿公共租界避难。这个史料,出自厦门市政协编写的《厦门文史资料第 16 辑》第 146 页。
---冯学荣:租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