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薄熙来当初为何不拥兵自立——薄熙来面临重刑。
倘若薄熙来早知道是这般结果,今年3月时,他还会离开重庆到北京出席“两会”吗?
其实,在当初就有人发文鼓励薄熙来拥兵自立,或以某种方式公开打出旗号挑战中央或抵制中央。估计薄熙来本人也动过这些念头,只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去北京开“两会”。
显然,薄熙来过高地估计了他在体制内所拥有的力量,他以为他会平安无事,即便出问题也不会出多大的问题。另外,他或许也意识到,他没有本钱去抵制中央,对抗中央,如果冒险为之,下场更不堪设想。
不错,薄熙来在体制内颇有力量,由于他的高位,由于他的背景,由于他的人脉,也由于他的能力和经营。但是,薄熙来所拥有的这些力量都是依附于体制的,也就是说,这些力量唯有在体制之内才有力量,唯有借体制而顺势运作才有力量。一旦脱离体制,一旦逆势运作,这些力量多半就不存在了。
至于说薄熙来拥有的民意,薄熙来自己应该很清楚。一方面,薄熙来很清楚,在重庆这块地盘上,民间有强大的反对声音,以至于他不得不格外花力气去打压,也就是说,他知道他拥有的民意支持远不像表面上显示的那么大;另一方面,那些真心支持他的民众,大多数恰恰又是依赖性很强的,他们依赖于现体制,缺少和体制抗衡的意志,不敢和中央对着干,因此薄熙来若公开打出旗帜抵制中央对抗中央,那些民众多半指望不上。
这里,尤其要谈一谈薄熙来和军方的关系。在中共高官中,大概没有人比薄熙来更注意和军方拉关系,大概也极少有人比他在军队中更有个人影响力了。但是如果薄熙来想拥兵自立,他的那些关系,他的那些影响力,其实都无济于事。
道理很简单,如今的中共军队,高级将领频繁调动,因此和士兵很隔膜,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再加上这些将领们没一个有赫赫战功,在士兵中缺少号召力。另外就是你的左右部将,和你的关系也生疏,知人知面不知心。你要想拥兵自立,挑战中央,却根本没把握你手下的将士们会跟你走,那怎么搞得成?
一直有人谈论中国出现军阀的可能性,出现地方割据的可能性。依我之见,在当今中国,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存在。
必须看到,像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出现的军阀割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首先是太平天国运动,清廷的军队不经打,于是地方武装应运而生。以曾国藩的湘军为例。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下面的将领几乎都是他的门生故旧。全军都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接下来又有庚子事变。慈禧太后下令与列强开战,东南各省汉人地方官员公然抗命,他们说朝廷的宣战诏书是“矫诏”,是“乱命”,非但不去支持义和团与列强开战,反而与各交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后来清廷大败,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因此,非但不敢追究东南地方大员的叛逆之举,反而不得不承认人家做得对。于是,中央威信扫地,地方实力派力量大增,信心大增,由此便开启了清廷治下地方实力派人物军阀化之先声。
相比之下,今日中国,中央的权威虽然递降,但中央集权的体制依然如故,还不曾受到地方的公开挑战,所以还不可能产生军阀产生地方割据。
那么今后呢?在未来,中国可能出现军方强势人物吗?一旦党国崩溃,中国会不会出现军人政权?
我认为有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党命令军队镇压民众,军队拒不从命,于是党就瘫痪了,军方就强势登场,走上前台。不过这时的军方,不大可能建立军人专政。因为他们既然是以拒绝党和政府镇压民众的命令而上的台,那又如何能回过头去自己直接出面镇压民众呢?因此,他们只可能像埃及军方那样,扮演临时性的维持秩序的角色,保护各方力量走上宪政民主——毕竟,在今天,宪政民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政权合法性的唯一来源,是没有替代物的唯一选项。
倘如此,那并非不是好事一桩。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93期2012年11月30日—12月13日)201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