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来自保持和平比发动战争更有利可图的战略共识。
这并不是只会在未来的中华沦陷区生效的历史逻辑,这是支撑着各国维持二战以来和平秩序的真正原因。
而和平之所以能带来利益,是因为财富增加的主要途径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已经从掠夺变成了创造。因为人成为了比有形的资源更重要的生产要素。
因为人类终于在心智能力增长上达到了把自己变成“下金蛋的鹅”的水准。因为人与人合作,就能源源不断创造出远比你能从攻打扫灭邻国、占据其矿山油井耕地这些做法更多的财富。
人类选择产业链逻辑,是因为产业链逻辑能让人类通过创造,获得比掠夺、破坏、伤害能获得的更大更多的利益。
二战以后在各国之间达成的战略共识,欧美各国之间的守望相助,也是基于对这一事实的清醒认识。
战争对什么国家有利?
对缺乏财富创造能力的国家,对资源型经济体,对靠矿山油井耕地过活的国家有利。
只有对这类国家,消耗人口换取矿山油井耕地才是划算的战略选择。
伊拉克当年发动战争想抢的是什么?
普京发动战争想抢的是什么?
他们是凭着他们的价值观,作出了符合逻辑的战略选择。
就象美国凭着自己的价值观,选择了不去攻打加拿大一样。
区域内的和平,来自区域内各国的战略共识,各国的战略判断,又分别来自各国的经济类型和主导其价值观的底层逻辑。
当战争有利可图,国家就会选择战争。
这一规律不仅仅适用于伊拉克和俄罗斯,也适用于欧美。
适用于当按兵不动不再符合国家利益时的欧美。
法国为什么提出“不排除向乌克兰出兵”?
美国又为什么在为台海进行准备?
对邻国没有领土要求不等于一个国家不能由战争中获益。
如果战争能通过消除威胁,给本国打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能通过展示维护产业链秩序的决心让全球投资人感到这是比绥靖国家更安全的投资方向,如果欧洲在战争中表现得比美国更勇敢,更有决断力,逐利的商人就会把鸡蛋放到更结实的篮子里。
当保持和平比发动战争更有利可图,当奋起应战比绥靖软弱更有利可图,当打造一个“更结实的篮子”,维护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成为全球诸国竞争的焦点,在维护产业链逻辑、维护生产秩序上做出更好表现,就会成为每个国家自发的战略选择,成为政治人物博取政治资本的重要方式。
面对中共、俄罗斯对世界和平秩序的挑战,欧美正在犹豫。
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共和俄罗斯都还没有“打疼”欧美。
还没有让奋起应战更有利可图成为欧美的战略共识。
这也是因为中共和俄罗斯的战争能力与欧美保持的战争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以致欧美难以感受到真切的威胁。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人都没感觉到自己应该参战。
但局势不会一直暧昧混沌下去。
普京也好,习近平也好,都正在消耗自己的政治资本。
以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惯性,他们必然会在力竭之前,尝试制造大规模死亡事件,尝试“打疼”敌方。
而如果他们成功了,欧美对反击的战略共识就会因此凝聚。
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就会因执政资本耗竭死在内部潜在政敌手中。
随着他们必然的失败,世界格局会发生改变,产业链阵营和伤害链阵营的力量对比会更为倾斜。
这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战略形势。
新的全球秩序即将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