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 ChatGPT 那种顺序的、线性的对话式人机交互,变成思维导图那样结构化的、直观的视觉式人机交互?
#设计AI #迷你设计课
更直观的 AI
我很烦对话式交互,它们像国产电视台词一样冗长,还不能快进。相反 Miro 白板、Notion“万物都是 Block”的视觉化界面和交互就很直观、易用
推友开发的这个 AI 思维导图,产品思路很有意思,把对话式的 AI 和直观的脑图结合在一起,把 ChatGPT 们最擅长的列提纲,变成了直观的脑图
但这时候他也(代表用户)遇到了一个人机交互的难题:
列完提纲/脑图之后,AI 擅长通过一句句对话,进一步细化一个话题 - 那么是直接在脑图上、还是在对话窗口里跟 AI 对话?
把 AI 整合进脑图还是用 AI 扩展脑图
最终他的设计是脑图和对话窗口分离,在脑图节点里触发对话、在对话窗口里和 AI 深入交流(注:因为点数用完了,我没有测试出来对话窗口怎么反向地跟脑图交互)
看起来是个很顺理成章的交互方式,本质上和 ChatPDF 们左边展示 PDF、右边聊天的交互差不多。但因为脑图本身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死文件,而是一个可以增删节点、可以扩展和收缩思路的工具,这里的交互设计其实就变成了怎么在一个工具里,整合两种完全不同、但“同等重要”的工具?
也难怪他为了优化交互方式而纠结很久😂
---
怎么为复杂的 AI 产品设计人机交互
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除了保持简单、注意层级关系、给操作加上充分的反馈…这些常识之外,给复杂的 AI 产品设计人机交互的一大策略是:
自上而下做设计,或者说以“top-down”的方式做设计
以推友开发的这个 AI 思维导图为例,按照信息架构 > 用户流程 > 人机交互的优先级来分析这个产品的交互设计,在信息架构这一阶段就可以发现:AI 生成的脑图/提纲,和 AI 后续在对话中提供的详细信息,二者是松散的关联关系而不是严格的从属关系
现在的这个脑图和对话完全分离的设计,人机交互相对比较直观、直接,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信息架构符合“思考”本身的特点:归纳性质的“提纲挈领”和扩展性质的“深入讨论”,天然就是两码事😂
如果非要在脑图上直接跟 AI 对话,用户的操作流程会出现多个分支、流程内部和流程之间的交互多会异常复杂…在这样前提设计出来的人机交互,不但逻辑复杂,而且“手感”会异常沉重
好的产品设计背后都是各种逻辑和思考,希望这个产品越来越好用!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