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这场学潮?
邓小平主张调军队进北京,实行戒严,也就是武力镇压;赵紫阳不同意,主张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
当时,中共党政军高层有不少人与赵的态度一致。
据赵紫阳回忆:“5月21日,(中共政治局常委)乔石来说,如不是邓小平调更多军队来京,悲剧可能避免。现在军队进不来,戒严 令不起作用,成百万学生和市民涌在街上,涌在天安门广场,首都将瘫痪。我当时考虑,只有提前召开人大常委会,由最高权力机关以民主与法治的形式扭转局面。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找我说,副委员长会议一致主张提前召开常委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也赞成。”
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支持赵的有胡启立;
在中央顾问委员会中,有李昌、李锐、杜润生、于光远等反对军队镇压学生。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有胡绩伟等57位常委反对军队镇压学生。
在军队内,有张爱萍、萧克、叶飞、李聚奎、杨得志、陈再道、宋时轮等七名上将反对军队镇压学生。
38军军长徐勤先少将,以“军令不全不合法、没有正式书面通知”为由,拒绝带部队进北京。
陆军第28集团军政委张明春少将与军长何燕然少将,虽然奉命带领部队从驻地山西省大同市急赴北京执行戒严令,但消极抗命,其所带领的部队成为“六四事件”中唯一一支没有按时抵达指定位置的戒严部队。这表明,他们不愿参与屠杀学生。
“六四”屠杀后,赵紫阳被扣上“分裂党”“支持动乱”的罪名,撤销中共中央总书记等所有职务,仅保留党籍。
---邓小平为什么要制造“六四”屠杀?
作者: 王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