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治下的经济困境令陈云失势
“六四”以后,陈云派从“价格闯关”开始,夺得了经济政策决策权,旨在清算经济改革的“治理整顿”方针一直持续到邓小平南巡的时候。按照计划经济官僚们的设想,赵紫阳的那套削弱计划经济制度的做法被扭转之后,中国经济在陈云派的掌控下会稳定发展。他们认为,经济不能“过热 ”,所以主要的经济措施就是收紧经济活动。然而,“六四”后不过两年,陈云主导下的中国经济迅速陷入困境。
1990年开始,在姚依林执行的“治理整顿”经济方针之下,政府对银行信贷全面紧缩,令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同时严格控制国营企业的投资,再加上“六四”后外资减少,经济形势更加恶化,消费疲软、工商库存倍增、制造业衰退、就业困难。1990年全部国营工业的销售收入超过1万多亿,但盈利企业的利润只有388亿,同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到349亿,两者相抵,几乎整个工业的利润率为零,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亏损的边缘。在这种局面下,就出现了全国经济“啃”国有银行的状况。
当时的金融业由四大国有银行把持,由于财政赤字占用了一大笔银行资金,而亏损的国营企业又不归还贷款,使银行20%以上的贷款都成为坏帐。到1991年末,四大银行的坏帐已累积到4,300多亿元。银行出现了巨额坏帐,其坏帐准备金却几乎为零,而四大银行的自有资本只有1,500多亿元,无法垫补坏帐损失。这种状态下,银行的最大风险是,一旦出现挤提存款,金融系统就可能垮下来,因为四大银行已经事实上严重地资不抵债了。
当时政府用了各种办法,就是无法把经济从严重的经济萧条中拉出来。这种困境充分证明,陈云的苏联版计划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只会把局面越弄越糟,而陈云那套苏联式经验对走出经济困境毫无用处。更准确地讲,当时中国的经济困境,恰恰就是陈云派奉为圭臬的计划经济制度的产物。号称中共社会主义经济“最能干”的当家人陈云因此陷入了“走麦城”的困境。政治上紧跟陈云派的江泽民也随之陷入了困境。江泽民没料到,虽然政治上似乎陈云派地位稳固,但经济上陈云的经济方针却破坏了经济,让陈云派开始失势。这种局面给邓小平提供了反击陈云派的机会,而前台的江泽民便成了邓小平的打击目标。
---程晓农:1992邓小平南巡与江泽民转舵
——邓小平南巡背景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