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媚上,会被很多人批评,但中国知识分子媚下,会被当成美德,其实媚下跟媚上一样,都是放弃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职责。这种代代相传的媚下风潮跟英美启蒙知识分子有很大差异。这不是苏俄豢养的毛共兴起后才出现的现象,而是中国文人的一个老毛病。明末顾亭林称之为“媚世”。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某虽学问浅陋,而胸中磊磊,无阉然媚世之习。”可见,这种取悦庸众的“媚世”风气在当时的文人阶层十分盛行。
这种媚下或媚世风气在党国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中是流行病,一些被称为公知的人以此沽名钓誉。余英时先生曾批评过这种风气,他发现不仅存在于中国知识分子中,而且存在于很多搞民主的才俊身上。他们为了取悦乌合之众,装出悲天悯人的模样,自我感动,用标语口号代替思考,用假大空理想代替事实。
在中国启蒙民主是个异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一代的努力。中国从来说缺少顾亭林说的”媚世“的标语口号家,但缺少尊重现实,知道这代人可能看不到民主仍然努力去启蒙民主的实践者。从历史上看,靠乌合之众实现不了民主,乌合之众需要经历启蒙,有足够多的国民学会做自由人,民主才有希望。
最后,抄录一段顾亭林写给朋友的话,跟不愿“媚世”的磊落朋友共勉,也送给那些“媚世”的轻浮操切之徒:“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矣。百年必世养之而不足,一朝一夕败之而有余。” 传统的治乱尚且如此,何况民主这种中国传统中根本没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