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展经济,邓小平一开始也是在体制内想办法的。邓上台后就组织中央干部去欧美国家考察,想把人家的技术引进来,发展自己的经济。
中央干部们出去开了眼界后,觉得中国哪哪都落后,得加速赶上才行,仅1978年一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一口气就跟国外厂家签了22个成套设备进口项目,总共需要外汇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0亿,加上国内工程投资资金200亿,总共需要至少600亿人民币。
但到1978年底,中国的外汇总额只有1.67亿美元,而中国财政结余只有10.1亿元,就算是分期付款,也不够还利息的。很多明明很快就会见效的生产线不得不下马,比如仪征化纤和宝钢。
宝钢的二期工程刚一开就没钱了,中央强令其下马,后来是企业干部经过详细论证,奔到国务院去做分析报告,说如果继续上马可能只需1.3亿,但如果项目下马,拆除设备、储存设备的费用可能高达10亿,在这种情况下,拖了一年多的宝钢二期才恢复上马。但仪征化纤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财政资金严重短缺,只能直接下马了。
财政实在是揭不开锅了,邓小平才想起来荣毅仁、古耕虞等老牌资本家。1979年1月份,邓小平在人大会堂福建厅,约见了荣毅仁、古耕虞、胡子昂等民国时代的老牌资本家,请他们出山,为中国经济建设出力。
文革期间扫了10年厕所的荣毅仁,激动的接受了邓小平的邀请。虽然平反后他已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但也只是个闲职,一直没有机会做实事。那是个有能力的人都跃跃欲试的年代,荣毅仁也不例外。
更多内容请看《央企发展史系列之——中信帝国发展史(上)》:https://t.co/9xE37fk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