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周期率2:
每到王朝末期,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趋于归零,一遇高强度战事,要么比赛逃跑,要么乱成无头苍蝇。清末很典型。
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仅就装备和纸面战力而言,清末的两场灾难性战争:甲午之战和庚子之战(八国联军)中,参战清军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不逊于对手。但前者在压倒性的纸面 实力优势下,被打成了追亡逐北之战,日军以三十余人的代价突破鸭绿江、四十人的代价攻克旅顺,整场战争期间的战损比高达1:20以上;庚子之战天津战役期间,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和马玉昆的武卫左军驻津部队,更是甲午之后清廷倾举国之力、采购最先进的装备、基本按照近代西方军事体系组织训练的新式军队。以武卫前军为例,50个营,15000人,最新式的速射毛瑟枪,连训练枪和作战枪都是分开的;每营两挺马克沁机枪、两门克虏伯大炮,装备毫不逊于联军。反而联军中有些比如打酱油的奥匈军队,相比之下拿的确实烧火棍。然而即便如此,6.15联军攻克大沽口炮台,直到7月初的大半个月中,清军在天津都有三到五倍的兵力优势,但依然几乎一事无成,被打出了1:10以上的战损比。等到联军逐步增兵到接近1:1的兵力对比,清军兵败如山倒。联军从7.14攻占天津,又等了大半月才等到总计不到5万军队,就悍然发兵北京,而京城附近两万多人的武卫中军、武卫后军和天津败退部队,只给联军造成不到四百人的伤亡。
为什么会打成这副惨样?因为军无战心。为什么军无战心?因为整个体系腐败透顶。尽管参战主要将领——聂士成、宋庆、董福祥、马玉昆这些都堪称百战名将,绝不是靠关系混上来的,但绝大多数军人不是傻子,耳闻目睹各级官吏甚至上级军官每天都在上演金瓶梅,你让老子冒着枪林弹雨给你卖命?这可能吗!义和团倒是嘴巴很积极,可惜在整个战争中的贡献是负值,最大的战绩,就是杀了天津清军统帅聂士成,并把聂提督给灭门。
每个人都各怀鬼胎的时候,你即便有日韩国足的技术实力,用不了多久,他也会退化成国足的鬼样子。
反观联军,一个更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在攻克北京时抵达的5万联军中,日俄军队约3万,剩下的接近2万,主要都是英法的亚洲殖民地土著军队:印度人尼泊尔人越南人,还有中国人。
没错,庚子之役中,有一只“大放异彩”的“华勇营”,一支英国人在威海招募训练的山东军队,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联军中率先攻入天津城,又克广渠门攻入北京,被英国人称为“最优秀的军队”。一两千人的部队,战后255人被授予维多利亚勋章,12人受邀出席爱德华七世的加冕礼。
这种“战斗力”的鸿沟,绝不止体现在战场。四十年改开已经证明:无论在商场还是工厂,同一拨人,换个体质,战斗力同样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