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日本走完四国遍路,去台北小住。遇到阴天下雨,午后的天色犹如黄昏。躲在室内,读几页书,喝点劳动人民的小酒。阅读是比认字更难掌握的一种技能。现在基础教育普及,不认字的人越来越少,但掌握了阅读技能的人并不见得比以前多出很多。简体字中文教育讲究灌输和死记硬背,但不怎么教阅读技能,背熟关键短语和答题套路,考试考完了,拿着简单的课外文章,还是不知道怎么读。
学校大量产出这种会考试的封闭心灵。心灵封闭的人阅读不是学习新知识或新思路,而是为了验证他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东西——经常是一些偏见和执念,结果是越读偏见越固化,头脑越僵化,眼界越狭窄,没有增加新知识或开阔眼界。
这种认字但不会阅读的现象在国内学生和老师中比较普遍,学历跟阅读能力不匹配。看周树人一百年前写的话,就像写今天的境况:“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
周树人说,在那种国家大事只会让人对人性丧失信心的环境中,对一个车夫的片段记忆却对他形成灵魂的威压,甚至榨出他“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教他惭愧,催他自新,增长他的勇气和希望。
小时候上中学对这些话似懂非懂,背完中心思想,也不知道这些话对正常人生意味着什么。后来看康德,说卢梭让他学会了尊重普通人,隐隐想到周的那件小事,算是多少理解了一点其中的含义。
但更深入的体会还是来美国以后,幸运的是没有局限于学校和公司的小圈子,接触到各种社会生态中的普通人,体会到他们身上有我和以前的圈子没有的品质,知道了以前那种傲慢和偏见是封闭心灵的产物。
说起来,都是一些琐碎小事。但我们都生活在日常的琐碎和小事中,正是那些很多习惯于自我才俊化和栋梁化的人瞧不上的日常,体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多彩,也正是在这些日常中,我们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不致于轻易被国家大事和高大上理念压缩成理念单层人。
回头看,以前的阅读都是像一些种子,在一个大致正常的社会生态和身心状态中就能发出芽来。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