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婦女從甘肅逃荒賣到陝西
今天,有「陝甘一家親」、「陝西人救了甘肅人」這些民間說法。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幾年之內,從甘肅省的甘谷、武山、清水、秦安、隴西等地縣有八萬到十萬的婦女逃荒要飯到陝西的寶雞、武功、興平等地,和當地的男人同居。她們當中,有些是丈夫在家餓死了,沒有辦法 生活,帶著年幼的孩子出門找活路。有些是已經嫁人,但是在糧食緊缺的情況下,「保男不保女,讓兒子吃,餓死媳婦去。」女人被餓得跑出來。也有年紀只有十五、六歲的年輕女子,父母沒有辦法,對她們說「娃娃,快跑,看能不能逃出來一條活命。在家就餓死了。」於是,很多婦女在人販子的帶領下、或者成群結隊的扒火車、扒煤車、扒油罐車來到當時條件相對好一點的陝西省,奔她們唯一的出路,嫁給當地男人生存下來。
現年七十七歲,落戶在戶縣的王秀英老人說:「我那時候已經嫁人了,但是娘家不給吃的,把一個兒子餓死了。我要走,我的另外一個娃娃拉住我的衣襟也要跟,我編了個謊「放開手,媽媽給你要饃去。」就抱上一個剛生下四十天的娃娃,扔下二歲的娃娃往陝西跑。」
但是,在當時嚴控的政策下,這些因為饑餓不得不逃荒乞討的婦女被定為「盲流」,被在火車上趕下來,被強制收容,有些人就餓死在收容站裡。王秀英看見「前一天還好好的,第二天就有兩個、三個人死了,被抬出去。我被收容了五次,跑了五次。我是沒有辦法,回去還是餓死。」被收容後的王秀英,被派去幹活,不然連一碗熱湯也喝不上。可是等她回來,放在草地上的女兒已經餓死了。她祈求看門老漢給扔掉,老漢不願意,說是一條人命。沒辦法,王秀英自己把女兒扔到麥地裡。
來到陝西戶縣,媒人一連給王秀英介紹了三個瞎子,王秀英氣的大罵:「你們陝西男人都是瞎子嗎?」最後她嫁給一個比自己年長二十多歲的男人,在陝西生活下來,生育了四個兒女。
戶縣七十多歲的張海花說:「把我就換了兩斗玉米。我不愛這個地方,想老家,但回不去了。」興平縣七十一歲的李淑芳老人說「一下火車,就有這裡的男人等著。兩個人見面,男人說「跟我走,我家裡有吃的。」女人就跟上去了。我就是這樣來的。」 十六、七歲就被人販子領來的王秀英說「人家人販子把錢一拿,就再也沒有回來。我就天天哭,天天哭,什麼辦法都沒有。」
一九六二年,甘肅和陝西雙方在陝西西安開會,制定出《陝甘兩省關於處理甘肅外流婦女與陝西群眾非法同居問題的座談紀要》,把一些留陝婦女遣送回原籍甘肅,有兩萬多婦女被送回老家。返回的婦女和留在陝西的婦女,很多人都有孩子留在甘肅或者陝西,母子骨肉分離,天各一方,是她們心中永遠的痛。
陝甘一家親是用血、淚、生命凝集在一起的。當時陝西男人的善良、厚道,的確是收留了數萬甘肅逃荒婦女和他們的孩子,扶養他們長大成人。是大饑荒中令人感動的人性光輝。
---依娃:甘肃大饥荒调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