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最大竞争力在于它那种不拿大部分国民当人的制度,就是把国民当畜生使用,用废即弃。被体制温室圈养的白脸小农学者发明各种概念、短语、理论吹嘘中国的竞争力。绕来绕去,用废即弃的农民工模式支撑着中国产品的竞争力。社会金字塔上面几层尝到了农民工模式的巨大甜头,正把它推广到其他行业,使越来越多行业的从业人员农民工化。
农民工模式的特点是用废即弃。前段时间,看到有人贴两位海归博士的遭遇,一位被“引进”后降职自杀,另一位被解聘后回家养孩子。三年前, 复旦大学甚至闹出被农民工化的科研人员杀党委书记的命案。
中国博士过剩,年产10多万博士,还有不少海归博士,经济上行期财政能养很多可有可无的岗位,如今财政入不敷出先砍教育经费,很多博士的命运跟农民工一样——被用废即弃。经济趴窝缩短了用-废周期。
这几十年中国社会的特点就是把一切都弄到极端,比如做生意要把价砍到最低,雇人做工要把人榨干,连科技行业都弄成996,甚至把农民工制度扩展到高校科研和教学行业,把一群博士当农民工使。博士要在中国的大学当老师要竞争上岗,或竞争留岗。有中国人说这是学美国的tenure-track制。这跟美国高校的tenure-track不是一回事:在美国没有大学把好几个博士放到一个tenure-track 上,告诉他们几年后只留一个转tenure,博士上了tenure-track只有跟自己竞争,没有其他同事在同一条track上参与竞争。
中国学什么都学走样,把大部分职业农民工化。但博士用废了不会回农村,在户口、子女入学、买房、退休、医保等都跟就业挂钩的情况下,目前这套用几年就把人赶走的做法既不专业,也不人道,只是为了一时好用给他们制造比农民工更不确定的未来。
比这更可悲的是一些博士念书念成夹头青年,对社会丧失了基本观察和思考能力。那位被复旦用废了抛弃的博士拿刀杀领导,事件发生后,一些还没被用废抛弃的博士,说美国也是评不上tenure就走人。这反映了一种认知的粗糙,也反映了一种心态:在比没有人性的方面,总是把美国拉上,说是学美国,虽然学成四不像,无限度地向不把人当人的方向倾斜;但在好的方面,比如专业评审、排除行政和党派干扰等,就装聋作哑。
中国高校版的农民工制度为大批博士制造了不确定的未来。如果有大批30-40岁的博士,人生一多半的时间在念书做科研——不管那些科研有没有价值,到了中年被用废即弃,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一种相当可怕的社会现象。据说中国前年招收了十几万博士,除了极少数有见识的幸运者,他们的命运不会比农民工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