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與此同時,北京方面只是敷衍地設法解決一些多年來一直被放任的問題。隨著習近平鞏固權力,他把管理經濟的權力抓在自己手中,而這先前一直由中國國務院總理負責,習近平還任用了一批經濟政策制定經驗有限的親信。
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層讓中國房地產泡沫膨脹了多年,儘管市場明顯已經過熱。雖然習近平最終在2020年戳破了泡沫,限制向過度舉債的開發商放貸,但中國政府仍未拿出全面計劃來收拾殘局。數千萬套房屋空置,市場持續低迷。
中央政府年復一年地警告地方政府不要過度借貸,但從未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到今年,地方政府已經為建設交通系統和其他項目(包括許多失敗的項目)背負高達11兆美元的表外債務。這些借貸短期內讓經濟增長看起來更好,卻讓中國更容易受到金融不穩定衝擊。
中國政府還多次承諾促進消費支出。然而,目前中國家庭消費僅佔到GDP的39%左右,近年來基本沒有變化,相比之下,美國居民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約為68%。要改變這種局面,中國政府需採取更多措施鼓勵人們增加支出、減少儲蓄,比如擴展中國相對微薄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更多的醫療保障和失業救濟。
不過,習近平認為美式消費是浪費,並擔心面向家庭提供過多的政府支持可能會助長「福利主義」。
最近,一位讀者聯繫了我,講述了中國黯淡的經濟前景如何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他說,兩年前,他所任職的一家西方製造企業離開了中國,他因此失去了一份管理崗位工作。如今,他做起了網約車司機,以此養家糊口。
這位居住在中國中部地區的讀者告訴我,他不是沒有努力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是根本沒有工作機會。
習近平藉由在秘魯會見拜登之機,警告美國不要在重大議題上挑戰中方。
「通縮有什麼不好?」
今年早些時候,在中國經濟烏雲密布之際,中共一個重要諮詢機構為中國高層領導人準備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提醒稱,如果不採取更緊急的措施重振經濟增長,中國可能會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就像美國在大蕭條時期遭遇的厄運一樣。
習近平對此不為所動。
據接近中國高層決策圈的人士透露,習近平曾問他的顧問們,通縮有什麼不好?大家難道不喜歡物價更便宜嗎?
儘管經濟學家擔心中國可能陷入價格下跌和需求疲軟的惡性循環,但據知情人士說,習近平這種輕視態度使得通貨緊縮在中國決策圈幾乎成了禁忌話題。在本月的一次高層會議上,中國領導層承認需要實現「物價合理回升」,但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卻沒有給出關鍵細節。
在習近平掌權時代之前,中國處理經濟挑戰的方式要更加果斷。
在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遭遇生產過剩和通貨緊縮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曾強迫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關閉或合併,此舉雖然導致大規模下崗,但也使存活下來的企業變得更加強大。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制定了一項財政刺激計劃,規模約佔當時中國GDP的12%。儘管這為中國隨後的債務問題埋下了隱患,但也贏得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政府經濟決策的信任,因為北京方面表現出了將不惜一切代價保持經濟增長的魄力。
堅持立場,準備攤牌
習近平自美國大選以來的言行表明他不會退縮。
習近平在今年11月7日致特朗普的賀電中,曾含蓄地提醒不要與中國打經濟戰。他說:「歷史昭示我們,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習近平在秘魯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時警告特朗普,不要在包括台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和發展權利在內的中美有分歧的重大議題上挑戰中方。發展權利方面分歧涉及美國對中國獲取西方晶片和其他技術的限制。
據中國官方對這次會晤的描述,習近平告訴拜登,這四條紅線不容挑戰。
接近中國決策層的人士表示,習近平認為,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是在用包括汽車和晶片在內的高價值製造業等新增長動力取代房地產投資等舊增長動力的過程中必經的陣痛。
他們表示,習近平及其團隊對中國在減少對西方產品依賴、同時增加世界對中國依賴方面取得的進展感到鼓舞。
一位了解北京方面決策的人士稱,這一戰略已在奏效,儘管整體經濟步履艱難。
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 11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就某些類型的半導體以及醫療設備、工業機器人和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設備而言,中國對製造業進口的依賴度已穩步下降。
但中國仍然依賴美國的技術、資本和專業知識,尤其是在高端晶片製造、航空航天和生物技術等領域。
而且,由於出口是如今中國經濟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中國需要盡可能保持對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能力,以防止整體增長再次受到重創。
在特朗普與中國可能再次對決之際,一些中國經濟學家心中燃起希望,認為新的貿易戰若打響,最終會迫使習近平領導層將其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經濟政策轉向更側重增強消費能力的政策。他們認為,如果特朗普兌現加徵關稅的承諾,中國出口將不可避免地下降,北京方面將不得不提振內需,以保持經濟運轉。
但整個世界自特朗普第一個任期以來已經發生變化。中美雙方都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
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國家安全官員的埃文表示,鑑於習近平的風格,中國有效應對特朗普2.0時代恐有難度。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