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币圈,我一直有一些话想说。币圈的玩法虽然看上去一年一个样,但其本质从2017年的ICO以来就从没变过。散户先用发币买入筹码(比如ETH,或者现在的Solana),然后用筹码众筹融资,获得空投代币。代币发行完成后,在社交网络疯狂宣传,争取扩大市值,上大交易所。最后在交易所强大的流动性下,早期投资者套现走人。
这个游戏几乎没有长期玩下去的价值,除了极少数真正技术创新、有自己的链,或具备长期社群影响力的代币外。但他们一般也不是山寨币。
其次,对于当年的ICO其实我很有发言权。我可以算是知乎第一批打假ICO的大V。
当时有一个山寨币,是我在知乎上认识的一个网友发布,名叫UUU。如今,这款币早已经死了;而在它发布的第一天,我就在网上持续揭露ICO的诈骗实质。
ICO的骗局是多方面的。除了上交易所割韭菜之外,其实它的发币过程本身也是一次传销。
散户们研习着所谓的白皮书,纷纷加入“韭菜”群。他们自以为能在上市前拿到便宜代币,成为一级市场投资者;实际上他们没想到,镰刀在一级市场就已经开割了。
卖给他们代币根本不是发行方,而是下面的代理商。代理商用最高便宜50%-90%的成本拿币,在群内忽悠散户买入;而代理商上面的总代成本更低,以此类推。最后,Dev本身的发币成本几乎是零。
这个多级传销网络大致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级,每个代理商背后都是一个币圈赌狗、或者大V领导的微信群;而要想加入每一级代理商自己内部的拿货群组,成为代理商,甚至需要缴纳上万甚至几百万U的门槛费。
这是几乎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当年,每出来一款代币,都会有无数KOL在网上吆喝。其实他们都是分销代理。这和“卖白粉”其实也没啥区别。这也是为何我会如此痛恨ICO的原因。
ICO代币的终极成就,就是上交易所。然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Dev割完韭菜后和交易所的一次PY交易。Dev一般需要给交易所提交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的“上所费”。交易所拿到上所费,提供流动性;Dev们也终于可以将自己的大量代币卖出套现。交易所和Dev沆瀣一气,共同割散户韭菜。最终的受害者是,从终端分销商中高价买入一上所就破发的“早期投资者”,和在交易所内PVP购买,企图一夜暴富的韭菜。
最后,币圈的“骗局”其实毫无新意,新瓶装旧酒。但币圈却将其美名曰“炒新不炒旧”,吸引着一波又一波韭菜。
不过韭菜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几乎已经没有新人加入,所以币圈“新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赚到钱的人实际上越来越少。除了被ETF招安的比特币,整个币圈看起来已经玩不下去了。
自2018年加密货币进入熊市、ICO崩盘以来,币圈又相继发明了
1)流动性极差,让无数人砸手里的NFT——主要交易所OpenSea现已基本倒闭
2)用高回报率做诱饵,光天化日之下的违规金融产品DeFI——其结局以Luna暴雷、SBF入狱为高潮,
3)以及去年12月,在比特币区块上加入垃圾信息的“铭文”之春。
充钱换币,进赌场pvp;企图大赚一笔,最后却全部归零。你的钱其实都被交易所和高级交易机器人赚走。币圈从一片蓝海变成一片红海,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投资价值。
没有价值锚的资产,实际上出现这样的结局几乎也是必然。
我清楚记得,就在去年今日的那个圣诞节,我和一群币圈朋友聚会讨论明年的投资机会。当我畅想GPU,NVDA和AI的未来时,他们谈论的却全都是打铭文,充山寨,买猴子,指望在今年翻100倍。
“一入币圈深似海”,一个人一旦习惯了赌博赚快钱,他的大脑就会和吸毒一样,再也理解不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甚至生活、生命的价值。即便把机会摆在面前,他们也会注定错过。
今年,NVDA大涨190%,TSLA大涨86%,HOOD大涨219%,PLTR大涨365%,就算SPY涨幅也达30%以上。
而ICO,NFT和铭文们,却早已已经彻底归零。
我相信Li币和Pump fun,也绝不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