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大家都熟悉,经济学家,社科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他在最新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的问题源于政策失误。
去杠杆的时候简单粗暴,下手很重,房住不炒,限购限售,银行对中小企业抽贷......疫情期间强行抑制消费需求......一通儿操作猛如虎,而应对通缩则动作迟缓......竟然说出“物价便宜了大家不高兴吗?”这样的论调......最后就是二百五。
从2012年开始,提出供给侧改革,提供有效供给,释放需求潜能...... 但中国在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所面临的突出矛盾”,这个说法在2022年底就开始有了。
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一直不说,就是居民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地方政府加杠杆加不动了,他们需要还债,投资和消费当然会受到抑制,但中央一直坐视不管,也管了,但嘴上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中央到现在还是希望地方政府自己化债,从来没有说替地方政府还债。目前给出的12万亿,并不是中央拿钱出来给地方政府还债。
首先看12万亿这个数字怎么来的:
扩大债务限额,增加6万亿,债务限额由原来的29.52万亿,提高到35.52万亿,24-25-26每年扩大2万亿;
政府专项债中,每年可以用8000亿做债务置换,把隐性债务置换成显性债务,专项债是用来做项目投资的,但中央允许地方可以拿出一部分做债务置换,每年8000亿,5年,4万亿。
最后是棚户区改造2万亿,这些东西很多都是隐性债务,政府融资平台已经与承包商签了合同的,本来2028年之前这些债务和合同要全部结束,现在不需要2028年之前处理了,可以推后或者按照原来的合同执行,例如合同规定2030年执行,那就按原来的合同办。
6+4+2=12万亿
中央实际上没出钱,还是地方出钱,自己借债,自己还债,或者搞债务置换,借新还旧,把高息债换成低息债,或者把隐性债化成显性债......
中央从来没有吐口说替地方政府还钱,而地方政府找谁去借钱呢?去社会借,去商业银行借,而不是向中央政府伸手。
化债,不是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钱,让地方把债还掉,这个要搞清楚。很多人不清楚问题实质,一看到12万亿,就非常鼓舞,会错意了。
地方政府得到的政策,就是延期、降息,但债务还在。中央的新政,并未设计中央增发国债支持地方基础建设投资。
其实中央对地方看得很透,这帮败家子,除了祸害钱,基本上啥也不会干,把钱给他们搞基建,只能让GDP数字好看点,当然,搞一堆豆腐渣,培养一群贪污犯。
但余永定提出,中央政府应该运用逆周期调节工具,也就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弥补消费增速放缓对经济的拖累,但非常遗憾,新政中没有这个提法。
还有新政中,没有提“房地产收储”的钱哪里来,也没有提地方显性债务怎么办。
余永定说,地方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中央就是不出钱,就是捂钱包。余永定讽刺道,中国中央政府财政状况非常好,绝对世界冠军👏,那么代价是什么?
这很符合当今圣上的风格,毕竟是插过队的。
余永定强调,我们的财政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应过多地担心“财政收支平衡”,我们需要的是“财政收支不平衡”,要增加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
而政府支出向民生倾斜,向居民家庭部门倾斜,这也是国内外经济学家的普遍共识了。
余永定强调,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财政的可持续性”,如果经济很差,通缩持续,财政收支平衡又有什么用?没有持续性。我年年都借钱,但我年年都挣钱,我还得起,这才是现代财政观念。
天天“四个自信”,天天鼓舞信心......中国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吗?有信心为啥不借钱给大家?为啥要捂紧口袋?
言外之意,当今圣上是老农民,穷人思维,还是毛主席那一套,“我们不借外债,借完了还得还”,这是毛主席原话(沈志华教授语)。“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中国政府曾引以为傲,到现在观念也转不过弯儿。
看看人家皇军,中央政府背债,让民族企业和渡边太太们发财,由政府向民间转移财富。中国,怎么跟日本比啊,这样下去经济还能好了,见鬼了。
余永定曾说:不断犯错,中国经济就可能日本化。
中国经济能日本化?做啥大头梦呢?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