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那个村,基本上就是典型的底层人民画像,胆小,怕事,所以我们那个村历史上也没出过什么名人,隔壁村的血脉里,倒是出过一个副国级干部。
我所在组,也就是当年的生产队,贡献了我们村100%的大学生,甚至还出过一个上海高考第二名,没错,全村一共13个生产队,别的生产队到目前为止,一个本科生都没有。我们所在的四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本科生。
四组的隔壁就是五组,五组地理位置特殊,背靠漕运码头,几十年前我们那块漕运还很发达,所以五组的人利用漕运码头赚工分,在那个普遍贫困的年代积累了第一桶金,由于村委会也在五组,后来什么学车,招工,都是五组的人优先,别的组的只能干瞪眼。 所以到了八九十年代,五组的很多人纷纷在村里或者镇上谋了份差事,而四组的人,要么务农,要么服装厂踩缝纫机。日子过得相对凄惨的多。
四组背靠五组,自然更容易被欺负,小孩子都不在一块儿玩,我小时候过年,五组那边烟花嘎嘎放,我有一次问我奶奶,说 我们怎么不放,我记得奶奶愤愤地说,他们组有钱呀。
不过随着四组大学生的越来越多,攻守之势好像逆转了,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次回国最大的改变,就是村长已经是四组的一个大学生了,我当年的同班同学。
我算了算四组出去的大学生,现在过得也都还行,有做医生的,有做飞行员的,有做华为码农的,人民教师,晶哥,基本上过得也都还行。五组或者别的几个组,没读大学的,现在。。。都挺难。
说句大实话,金字塔社会,你不读书,不卷,真的连吃剩肉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真要说到移民海外,我们整个村,目前就我知道的,真不多,我知道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前村长女儿,投资移民到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