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头条今天转发张维迎2013年的一篇旧文,在付鹏、高善文因言受罚的大背景下,张维迎这篇旧文显然不符合唱响中国经济高明论的调子,同时转发这篇旧文的网易很快就刪除了,新浪財經依然还保留。更蹊跷的是,新浪財經标注转自法经网,但查谷歌和百度,都查不到法经网这个网址,不知道门户网站出于什么目的。
张维迎:改革就是不断“还权于民”
支撑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优势正在消失。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的后发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源成本优势、国际市场的开放等。这种后发优势现在都在消失: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变化。
2009年之后,中国政府实行了非常强的刺激政策,2009年全世界都是零增长、负增长,中国维持9.2%的增长。这个增长付出了巨大代价。
这里我引用哈耶克的比喻,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用货币政策和利率来维持增长,就像抓住老虎的尾巴。想象一下,抓住老虎的尾巴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你跟着老虎跑,最后累死了;另一种你把老虎尾巴放开,老虎把你吃了。
想放开老虎的尾巴,但是差点被吃掉,就是当时的“钱荒”。现在仍然抓着老虎的尾巴,但是这是没有办法持续的,因为下一步可能爆发问题的是地方债务,估计有20多万亿,好多地方其实已经还不起了。地方政府还不起债就会影响到企业,有很多企业给政府做项目,但拿不到钱。
很遗憾,我们现在好多人仍然都把维持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于货币政策,寄托于财政政策,寄托于政府的投资。
如果我们不能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作用,经济增长保持7%都很困难。我们今天所有消费的东西,特别是新产品都是企业家精神开发出来的。
企业家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个就是发现不均衡,第二个是创造不均衡。均衡就是所有的资源、要素都得到了最有效地利用,没有盈利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经济属于均衡状态,每个企业赚的收入全部是弥补成本,不存在经济利润。
实际上我们知道不是这样,企业家发现不均衡,发现赚钱的机会,利用这些机会赚钱,然后使得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越来越多人运用这个机会,市场就会趋向均衡。
假如市场属于均衡状态,比如大家都在使用电脑了,电脑饱和了,那这时候生产出iPad,它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那就可以赚钱。
过去30年,中国的企业家主要是发现不均衡,利用不均衡叫套利,以及模仿。过去30年搞投机倒把、乡镇企业都可以赚钱。但套利空间在传统产品市场都饱和了,现在什么都不好卖,饱和了,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模仿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中国原创性的技术很少很少,甚至没有。即使有创新,也是在外国原创性技术上做改进而已,这种后发优势慢慢都在消失。
中国下一步的关键是什么?就是企业家能不能从套利行为转向真正的创新。创新就是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大部分人没看到,你说出来不会获得认同,但是你能够把它变成市场可接受的产品和服务,这时候你就会为经济增长做贡献,你也会赚钱。而这种创新一般时间都比较长。今天支持经济增长的好多产品,30年前没人想得到。同样可以说,30年后这个国家经济的主要产业、行业,现在大家都想不到,这就是企业家的功能。
在40年前比尔盖茨要制造软件,想象软件要变成未来每个人都用的东西,没有人会想到;100年前,亨利那个时代,汽车已经有了,但是汽车只是富贵人家、有钱人使用的产品,没人想到普通人应该有汽车,但是福特想到了,所以就引进了流水线,生产出了普通人用得起的汽车。
改革就是把私权还给个人。那么企业家精神怎么被开发出来?
目前体制存在好多障碍,大的障碍有两个,第一就是经济体制,第二是政治体制。就经济体制而言,首先是国有部门太强大,国有部门的强大与市场经济是不相融的,尤其像我们这么大的国有部门,要创造所谓的公平竞争环境是不可能的。
第二就是政府管的太多,我们做什么事都得审批。
我们学法系的同学都知道,这个社会当中哪些权力应该是个人的,哪些权力应该是政府的,就是私权与公权的划分。
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私权都被公有化了。改革就是不断地把私权归还给个人,但是仍然做的不是很好。
第三就是金融市场不自由。企业家的一个想法要变成产品,要形成市场,需要大量的投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金融不自由的话,创新就得不到很好资源。
好在我们过去20来年有很大变化,就是外国基金进入中国,帮助中国很大的忙。
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大量的储蓄在无效地使用,其中无效的一部分是借给美国人,给他也带来了麻烦,其实对我们麻烦可能更大。
还有就是大量金融资源仍然被国有企业占有,比如说信贷资金,国有企业拿到信贷资金的成本比民营企业要低大致一半,国有企业的利率5、6%,民营企业在10%以上。
还有一个方面是私有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现在的民营企业家,有些犯罪被抓起来,财产很快被处理了,这个本身是违法的。私有产权的保护,依赖于法律,也依赖我们的司法制度。
政府大量的权力应该废除,就是说把政府局限在公权的范围内,不应该侵害私权。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