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把“不用对任何人负责的武断的个人权力”称为tyrannia,把武断任性的统治者称为tyrannos。英语分别翻译成tyranny和tyrant。中国人又把它们翻译成“暴政”和“暴君”。因为翻译问题,大部分中文知识分子望文生义,以为只有残暴的统治才叫tyranny,只有残暴的独裁者才叫tyrant。
这是个基础性误解。Tyranny固然包括残暴的统治,但它不只是讲残暴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它是讲那种抛开法律,武断任性的个人统治。用劳动人民的话说,就是无法无天,一个人说了算。
国王皇帝给臣民点甜头的时候,大概相当于古代中国书生讲的“仁政”或“善治”,这种国王或皇帝被儒生称颂为“明君”。但是,按照亚里士多德开启的西方政治学传统,这种“仁政”跟“暴政”一样,都属于tyranny,这种“明君”跟“暴君”一样,都属于tyrant, 因为他们都是抛开法律,实行武断任性的个人统治,他们的权力不用向任何人负责。
我们先把这一点搞清楚,学习西方政治思想,看西方政治,思路才能上轨道,去理解17世纪以后,英国人和美国人讲的反tyranny是怎么回事 — — 不只是像中国人理解的,反国王是因为国王残暴 — — 都革命造反了,肯定不会说国王是好东西。骂国王残暴是正常的,但是,革命的理由并不只是因为国王残暴,而是因为国王不讲理,无法无天,说话不算数,武断任性,独断专行。
如果只是因为国王残暴就革命造反,那么造反的目的,就是改朝换代,或换个国王。造成成功了,换一个不残暴的国王,天下太平,开始新一轮治乱循环。如果是这样,历史就是在原地打转。
如果革命的理由不只是因为国王残暴,而是因为国王一个人说了算,武断任性,那么革命造反的目的,就不能只是换人。是绝对权力导致独断专行,所以,换人没有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立宪,分权,让国王想武断任性,也武断任性不成。这是现代政治的逻辑。
知道了tyranny是什么意思,知道了中文翻译成“暴政”,有多误导,我们才能一点一点理解像洛克、孟德斯鸠、托马斯·杰佛逊那些人讲的“暴政”是什么意思,比中文世界望文生义的理解要深奥得多。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理解现代思想政治学说的基本思路。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